2025年11月8日至11月9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艺术研究院)承办,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协办的第八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南艺举办。

11月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南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南艺校长张凌浩教授通过视频致欢迎词,向参会嘉宾与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南京艺术学院始终以推动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引领艺术研究为己任。经过十四年的积淀,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目前已成为守护学科根基、培育学术新锐、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学术品牌。

南艺副校长吕少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面对新时代的学科使命,南京艺术学院致力于聚焦新兴领域,以理论创新回应时代挑战,并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理念,在深化艺术学理论研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方面持续努力。

学会支持单位代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学术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一代代学者的坚守,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为艺术学研究者搭建了思想碰撞的桥梁,意义深远。

论坛协办单位代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奎英教授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程万里教授分别致辞。赵奎英表示,论坛主题精准把握了全球化语境下艺术研究的新态势,既回应了中国艺术学科的发展需求,更是对中国艺术学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展现了海内外青年学者对促进东西文明互鉴与艺术交流的浓厚兴趣与独特视角。程万里在发言中认为,中国艺术学应在全球文化共振中确立主体身份,以更自觉的姿态参与到世界艺术史的理论建构与方法革新中,成为研究范式的提出者、学术格局的塑造者、话语体系的奠基者。


青年学者代表、南艺教师孙超作心得分享。他以自身学术科研经历为例,生动诠释了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既是学术思想交流的高地,更是培育学术新星的平台,让青年学者在交流中成长、在探讨中精进。

南艺艺术研究院院长顾平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谢,向所有参会嘉宾、点评专家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感谢。论坛开幕式由南艺人文与博物馆学院副院长翁再红教授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学术报告环节正式开始。两天紧凑而充实的会议进程中,共有两个主旨论坛与十个分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七十余位青年学者进行了发言交流,报告内容涵盖艺术史个案研究、艺术基础理论、数字艺术新业态、非遗当代转译、艺术批评、艺术学学科发展、海外艺术学研究等。每一场论坛都由学术专家进行深入评议,嘉宾和青年学者进行了热烈交流,呈现出当代青年学人的学术热情。
图书馆报告厅的两场主旨发言分别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教授和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奎英教授担任学术点评,他们针对青年学者的发言从研究范式转型、一手研究材料重要性、跨学科跨媒介艺术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补充和评议,并且鼓励青年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突出自身研究优势,敢于提出新观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主编李修建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主编孙晓霞研究员,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艺术百家》主编张超研究员,《南京社会科学》副总编虞淑娟在对分论坛学者发言点评时均强调了研究选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当前热点话题、前沿趋势、研究方法转型的回应与把握。同时,他们还结合各自刊物特点针对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过程中创新点的发掘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东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甘锋教授、南京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黄厚明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在点评分论坛青年学者发言时特别指出,学者们的研究选题都与论坛主题契合,不论是艺术史图像研究、艺术基础理论探讨,还是对当前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学研究的走向问题等,都体现出较深的学术素养和积淀,有效地推进了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吴维忆副教授在点评海外专场时特别肯定了来自海外的青年学者对中国艺术在海外传播、海外博物馆与策展研究、海外艺术家身份认同等问题的关注,这也与本次论坛“无问东西”的主题形成呼应,这些议题的深入讨论也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


经过两天热烈而紧凑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论坛闭幕式于11月9日上午举行。南艺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王晨教授作论坛学术总结。他指出,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始终秉持守护学科根基、培育学术新星、推动理论创新的宗旨,经过十四载的积淀,已成长为不断凝聚力量的学术共同体。本届论坛的四大亮点:一是本土与西方研究并行的多元格局,既契合了当下艺术学的发展趋势,又响应了全球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时代契机;二是跨媒介研究成果丰硕,为学术探索增添新维度;三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持续扩展,形成了多维度、多语境、多层次的学术的视野;四是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问题,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命题展开冷静思辨,强调艺术学研究对隐性知识的深化价值。


南艺人文与博物馆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颖研究员代表承办方致闭幕辞。她向所有参会嘉宾、学者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感谢,充分肯定了青年学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开阔的学术视野,尤其是本届论坛设立的“海外专场”生动诠释了学者们“无问东西”的学术胸怀与文明对话的当代现实意义。同时,她还寄语青年学者,未来仍需突破学科边界,回应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也讲好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故事。

论坛闭幕式由南艺人文与博物馆学院副院长翁再红教授主持。她表示,本届论坛汇聚了不同学科背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术声音,他们时而激烈,时而共鸣,但最终共同聚焦于一个核心命题: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该如何构建并确立中国艺术叙事的理论坐标与价值立场?又该如何让中华民族精神与世界文明实现深度对话?各位学者的研讨与分享,正是对这一命题最生动的回应。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碰撞学术思想的高端平台,也推动了全球艺术史视野下中国艺术学跨文化对话与理论创新。论坛所凝聚的学术力量与思想火花,将持续为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以及中西方文明互鉴注入持久动力。


